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
天堂与地狱 #302

302.我曾与天使谈

302.我曾与天使谈论天堂与人类的联结,并告诉他们说,教会之人的确宣称一切良善皆来自主,并且天使与人同在,然而却很少有人相信天使离人如此之近,更不相信他们就在人的思维和情感中。天使回答说,他们知道这种空洞的信仰和说法仍存在于世间,可令他们惊讶的是,在教会中更甚,教会本是人们拥有圣言的地方,圣言则教导他们有关天堂及其与人联结的事。而事实上,这种联结如此至关重要,以致若非灵人与人同在,人就无法思考最小的事,而他的属灵生命便取决于此。他们说,在这个问题上,无知的原因在于人以为他靠自己活着,并且与生命的终级实在(Ultimate Reality)或第一存在(First Being [Esse])毫无联系;再加上他不知道这种联系通过天堂存在。然而,如果这种联系被打破,人将立刻一命呜呼。人若只是照着事情的真相相信,一切良善皆来自主,一切邪恶皆来自地狱,就不会将他里面的良善归功于自己,也不会将邪恶归咎于自己。每当思想或行出任何良善时,他都会聚焦于主,并将所流入的任何邪恶扔回它所来自的地狱。只因人不相信流入他的任何事物要么来自天堂,要么来自地狱,因而以为他所思想和意愿的一切事物都在他自己里面,并出于他自己,所以他将邪恶归为己有,又以功德感玷污所流入的良善。

属天的奥秘 #2276

2276.“假若在那

2276.“假若在那里找到三十个呢”表示些许争战,这从数字“三十”的含义清楚可知。“三十”之所以表示些许争战,因而表示少量争战,是因为这个数字是“五”与“六”的乘积,“五”表示一点或少量,“六”表示劳碌或争战,如第一卷所示(649, 720, 737, 900, 1709节)。
因此,无论在圣言的哪个地方读到这个数字,它都表示相对少量的东西,如撒迦利亚书:
我对他们说,若在你们眼里为好,就给我工价;不然,就罢了。他们就称了三十锭银子,作为我的工价。耶和华对我说,把它丢给窑户,就是他们对我所估定的好价钱。我就取这三十锭银子,在耶和华的家中丢给窑户了。(撒迦利亚书11:12-13)
这表示他们将主的功德,以及祂所提供的救赎和救恩估价如此之少。“窑户”表示改造和重生。
这解释了为何马太福音也提到三十锭银子:
他们拿了三十锭银子,就是他们从以色列人那里所买被估定之人的价钱,给了那银子,去买窑匠的田地,照主吩咐我的。(马太福音27:9-10)
这些话清楚表明,“三十”在此表示被估定的少量价钱。被认为没有多大价值的仆人,值三十舍客勒,这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:
牛若抵触了奴仆或是婢女,必将银子三十舍客勒给他们的主人,也要用石头把牛打死。(出埃及记21:32)
本章(21:20-21)表明一个奴仆被估价何等之少。“奴仆”在内义上表示劳碌。
利未人之所以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(民数记4:3, 23, 30, 35, 39, 43)被召来履行职责(这被描述为一个人“前来任职、在会幕里办事”),是因为“三十”表示那些身为新手的人,因而表示那些还不能执行大量按灵义来理解的兵役之人。
其它圣言经文也提到数字“三十”。例如,他们要把十分之三的素祭与公牛一同献上(民数记15:9),这是因为公牛这个祭牲代表属世良善,如前所示(2180节);属世良善与公绵羊这个祭牲所代表的属灵良善相比,只是少许,与羔羊这个祭牲所代表的属天良善相比则更少;与这些祭牲一同献上的,还有按十分之几的不同比率所调和的素祭,这明显可见于民数记15:4-6,以及 28:12-13, 20-21, 28-29; 29:3-4, 9-10, 14-15。十分之几的不同比率或不同份额若不涉及天堂的奥秘,永远不会被如此命令。
在马可福音,“三十”也表示一点或少量:
落到好土里的种子就发生长大,结出果实,有的结三十倍,有的六十倍,有的一百倍。(马可福音4:8)
此处“三十”表示产出一点,或少量产出,以及一点劳碌,或付出很少努力。这些数字若不包含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在里面,就不会被具体说明。

属天的奥秘 #4403

4403.我也曾蒙允

4403.我也曾蒙允许根据他们相对于我的位置和地方,以及他们所在的层面并在其中的距离发现和知道灵人的品质,以及他们属于身体的哪个区域。我所看到的身边这些人大部分是整个社群的使臣;因为社群自派灵人到其他灵人那里,他们通过这些灵人觉察思维和情感,以这种方式与其他人联系。不过,关于这些所谓的使臣,或使者灵,蒙主的神性怜悯,有必要详细说一说。关于他们,我发现以下事实。看上去在我头顶上和头旁边的,是那些教导人,也允许自己被教导的人;在我脑后下方的,是那些行事安静、谨慎的人;在我后背附近的,与这些人相似,但又有不同;靠近胸膛或胸部的,是那些处于仁爱的人;靠近两腰的,是那些处于婚姻之爱的人;靠近双脚的,是那些属世之人;靠近脚底的,则这类人中更为低等的成员。不过,靠近我脸的,照着他们与该部位感觉器官的对应而性质各异。例如,靠近鼻子的,在感知上优胜一筹;靠近耳朵的,都是很顺服的人;靠近眼睛的,则是聪明和智慧的人,等等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